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出版物印刷及质量工作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峰、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平台总经理唐果、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分别针对数智化转型的可用路径、产前策划的重要性和核心内容、企业“出海”探索经验作精彩演讲。摘要内容如下。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峰作《数智赋能 质领未来——安徽新华数智化创新实践分享》演讲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基于国家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理念,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新华”)迅速行动,依托生产过程中不断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逐步构建起综合素质强劲的印刷智能化企业。
在安徽新华的数智化实践路径中,企业采取了标准基础先行、数智化由点及面应用,再到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企业应用的“三步走”战略。企业将标准化视为数智化的前提,先后主导和参与近4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荣获“全国印刷标准化研发试验基地”等荣誉。在数智化由点及面应用方面,早在2005年,企业便率先实施印刷ERP信息化项目,构建了以业务为驱动、以财务为管控的信息化平台。企业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建设图书印刷智能制造示范线;在数字车间管理中,逐步实现MES协同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的深度应用、数字孪生应用,并建立起数据应用可视化生产导航平台;在“智能码”应用方面,企业采用纸张“身份证”,结合码上用纸、码上生产、报工赋码、码上转序、码上溯源,节省人力并提升效率;在智能物流场景建设中,企业以智能系统数据拉动为核心,建设的5个场景AGV调度实现全数据拉动搬运运行。
在响应质量需求的数智化应用方面,安徽新华通过视觉检测技术在印刷、印后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集成应用,保障质量稳定,建立了“标准文件,数字流程;标准环境,补偿曲线;油墨预置,扫描测评”。企业通过MES系统建立印刷、装订各工序的质检数字化标准档案,机台通过MES终端进行首检反馈,专检、巡检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质检反馈,形成完整产品质检信息。
近年来,企业在5G工业网络基础上,运用“慧核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安徽新华“智慧云印”平台,汇集了企业各异构系统数据,包括ERP、MES、电表能源采集、VOCs环保在线检测等,平台上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指挥大脑、指挥中心,为决策层提供依据。
《印刷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的发布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创新驱动 品质赋能”的时代节点,安徽新华将再接再厉,持续推进数智化进程,全力助力我国印刷业迈进“数实融合 质领未来”的新华章。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平台总经理唐果作《产前策划助力质效齐飞》演讲
产前策划是提升出版印制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预测和可行性方案的制定,确保生产方向正确,减少后续问题。缺乏策划会导致出版企业入库周期延误、发行不满意和领导问责、上市时间推迟,印刷企业则有可能面临重印、返工和客户投诉等问题,如烫金留位错误、颜色不一致、装箱混乱等。由于很多出版社及印企前期忽视策划,拿起订单就按常规干,重印返工不计其数,甚至印装事故不休,客户投诉不止,成本损失不断。
策划是战略、方向,因此产前策划在出版印制和印厂生产的工作中尤为重要。策划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则,熟悉材料、印前、印刷、装订、包装、仓储物流及售后等环节的适性、成本、品质和产能,并对策划结果负责,平衡质量、效率和成本。同时,要能够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周密、科学的预测并制订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总之,产前策划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考虑后期尽可能高效且减少重复劳动为理念。
策划的核心就是工序策划。做好工序策划需要三方面的能力:最大量的获取图书的信息;对图书将要经过的工序要深度了解;取舍合理。为此,出版社和印刷厂需设立专职策划人员或组织:出版社印制人员必须有专业的水平,熟悉材料适性及图生产的工序,事前将成本、质量、效率的隐患提前在下厂前排除,不要让给印厂“埋雷”。专职产前策划人对产品负责,能给前端提出专业的意见。同时,策划结果应形成固定规范,通过持续学习和执行,逐步建立标准化策划体系;对定量的策划结果形成固定规范,每天学习一点,进步一点,循序渐进地各对应到各岗位;对策划结果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最终实现品质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总结来说,产前策划的要点包括:每个产品均需“单单策划”;策划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测试验证减少武断决策;整书策划由单工序策划集合而成;持续积累和提升策划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规范与标准,实现生产成本和效率的同步优化。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作《以技术破局 以创新出海——南京爱德探索书刊印刷企业“走出去”之路》演讲
历经近40年发展,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简称“南京爱德”)已能为五大洲15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图书出版物加工服务,业务产品涵盖字典、教科书、世界名著、薄纸精装等近280种语言图书。在企业出海的探索之路中,南京爱德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实践探索的企业。企业深知守正创新的重要性,着力打造出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技术团队。企业于2012年成立研发技术中心,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如今已成为行业细分领域技术领跑者。
企业每年投入超10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持续积累经验。每年10项技术研发成果、图书新品设计近百款、量产转化率超50%的成绩,正是对南京爱德付出的正向回馈。2023年企业联合国内的两家造纸厂,成功攻破了19克特薄精装书籍的印刷装订技术造纸。 此外,企业还在智能化设备升级与创新工艺中不断投入,同时建立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持续优化机制,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处于严格的质量监控之下,为企业出品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出众口碑。
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南京爱德采取了“小步慢跑”的策略。首要一步就是对目标市场客户以及海内外同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自身的特点进行规划,稳扎稳打,准确识别到市场空白和客户的需求,以此制定出差异化的市场开拓方案;第二,充分运用信息化客户管理系统,需要运用客户管理系统(CRM)对所有的客户信息要分析,分类梳理,以此建立结构化数据库,指导营销策略;第三,坚持参加海外展会,营销团队与研发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洞察全球图书的市场趋势,可以了解前沿的技术、拓宽视野,并结合客户的反馈、立项、积累海外市场的经验;第四,坚持参加国际性的会议,面对面与客户沟通。企业每年参加合资外方举办的全球156个成员国会议,就出版,发行以及行业可持续化发展等项目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第五,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南京爱德国际服务团队的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除英语外,还拥有西班牙语、德语、韩语等多语种人才,每年组织员工外出培训,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在印刷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其中潜在的风险,应当提前谋划、及时调整,以应对外部市场和国际形势变化等带来的冲击。例如在财务风险中存在的海外收汇风险较高的风险点,企业应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申请信用额以及签订可承受风险范围内的付款条款加以规避;在客户服务中存在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误解,需要通过打造专业的国际服务团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加以应对;在环保标准方面,近年来欧美地区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企业学习国际环保法规并申请相关认证,确保产品印制符合环保要求,履行社会责任。此外还存在物流运输、版权等方面的风险,需要规避如长途货物损坏、税费不统一等责任划分争议,而在生产前,还需要与客户确认好版权归属,避免陷入“被动侵权”。
END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
往期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