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国印刷业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绿色化奠定可持续根基,数字化赋能产业链升级,智能化重塑生产模式,融合化开拓价值新空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行业正实现一场深刻而恢弘的转型篇章。
本期企业:安徽新华
安徽新华:与“智”同行 向“新”求变
——访谈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姚峰
提问:基于新质生产力理念,安徽新华在提质增效、创新业务等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姚峰:当前,书刊印刷市场已进入存量整合时代,今年安徽新华在市场开拓上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一主”就是坚持以教材教辅主题出版物生产为核心;“两翼”一是开展数字印刷,2024年企业建立了数字印刷车间,引进了嘉和顶新彩色喷墨轮转印刷机,主动迎接按需出版的到来。二是坚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做好国际大市场份额的再分配,加快构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提问:安徽新华在走向智能印刷的道路中进行了哪些具体探索?
姚峰: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安徽新华先后参加了《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等近40余项国家和行业的标准研制工作。目前,企业已经制定形成了442项企业标准体系,包括78项产品实现标准、202项基础保障标准、162项岗位标准,同时建立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色彩管理体系,印刷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安徽新华鼓励员工提升学历技能,积极参加安徽省人力资源部门的中高级培训考核。60%一线工人拿到了中高级工的资质证书。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开设在职大专学历教育。2024年,安徽新华还在全公司范围内选拔建立了管理、技术、营销三大类共10名后备人才库。
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立命之本,安徽新华将“制防、人防、技防”相结合,从标准、物料、印前、出版、印装各个环节,对图书印刷质量进行标准化的流程管控,做到了三个“强化”,使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提问:安徽新华在“十四五”期间有哪些优秀经验可与行业分享?
姚峰:其实早在2005年,安徽新华就率先实施了ERP信息化项目,从资源管理入手,为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近年来,企业持续推进数智化建设,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一个个痛点、堵点、痒点。由点及面打造数智化工程。
一是推动两个印刷车间深度数字化管理,包括数采报工、机台计件工资自动核算,半成品栈板标识的条码化、数字化管理。
二是实现卷筒纸一卷一码数字化场景应用,包括扫码入库、出库,扫码上机、扫码标记作业,从卷筒纸实物与“码”的绑定,实现“码上管纸”。
三是以智能系统数据拉动为核心,优先建设平张车间区域,实现AGV智能物流场景,循序扎实推进智能物流的全面落地。
END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
往期精彩回顾
▼
